自古以来,宰相的职位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,引人瞩目。各个朝代都有相当于宰相的职务,而名称各不相同。
商朝时,便有宰一职,为管理天子家务和奴隶之官。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,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,掌管一邑的邑宰,实已为官的通称。“相”本意为相礼之人,有辅佐之意。宰相联称,始见于《韩非子·显学》:“宰相必起于州部,猛将必发于卒伍。”虽然现代人通常用宰相称呼古代的最高行政长官,但只有辽代以宰相为正式官名,其他各代最高行政长官的官名五花八门,而职权大小也有很大差异。
秦朝时,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,汉朝与秦朝相仿,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,直到汉献帝时,才复置丞相,由曹操担任。
魏晋南北朝时,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。
隋朝定三省制,三省长官都是宰相。
唐朝高宗后,只有加“同中书门下三品”、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”者才是宰相。
宋朝以“同平章事”为宰相正式官名。
元设宰相二人,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,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。
明朝初亦设中书省,左右丞相。洪武十三年(1380年),罢中书省,废丞相,由皇帝亲决国政,宰相制度遂废。明成祖朱棣因不胜庶政之繁,设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,后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,称辅臣,居首者为首辅。
清沿明制,雍正时设军机处,军机大臣成为事实上的宰相。明清时期,习惯上称授大学士为拜相,但无正式宰相名分。
朝代 | 官名 | 职权 |
商朝 | 宰相 | 管理天子家务和奴隶 |
周朝 | 太宰 | 执掌国政 |
家宰 | 掌贵族家务 | |
邑宰 | 掌管一邑 | |
秦朝 | 丞相 | 最高行政长官 |
汉朝 | 大司徒 | 最高行政长官 |
丞相 | 最高行政长官 | |
魏晋南北朝 | 丞相/相国 | 权臣自命 |
隋朝 | 宰相 | 三省长官 |
唐朝 | 宰相 | 加“同中书门下三品”、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”者 |
宋朝 | 宰相 | 正式官名为“同平章事” |
元朝 | 首相/次相 | 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,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 |
明朝 | 中书省左右丞相 | 授大学士为拜相 |
清朝 | 军机大臣 | 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|